567中文网 > 网游小说 > 我在诸天收徒忙 > 第四十一章 转战

第四十一章 转战

w风雪创作的《我在诸天收徒忙》, 第四十一章 转战在线免费阅读下载。内容提要:

 热门推荐:
    所以慢慢的,孙可旺便是对李定国嫉妒起来,甚至有些忌惮,平时不知不觉就容易和李定国针锋相对起来。

    偏偏,每一次二人之间争执,张献忠看似向着李定国,实则对孙可旺同样信重。很显然,张献忠也很是懂得平衡之道,不想让李定国在军中独大。

    对此,心知肚明的李定国,却没想过要低调,反而更加的高调,一次次立功,想低调都低调不起来啊!

    李定国很明白,他们这些义军,本就是一无所有的平头百姓,想要的一切都是靠抢。只要胆子大,胃口大,天下都能抢,有什么好低调的?

    在乱世,你足够强了,才能够生存下来。至于说会不会因为太高调,实力太强而受到张献忠的忌惮、打压乃至于将来卸磨杀驴,李定国同样不担心。最起码,在得到天下之前,张献忠应该还不至于自损臂膀。

    况且,张献忠还不一定能够活着得到天下呢!就算在李定国的辅助下,他最终得到了天下,想要杀李定国时,恐怕李定国那时候的实力也已不是他所能奈何的了。

    若李定国没有记错的话,貌似历史上李自成和张献忠都没有儿子。所以到时候即使得了天下,恐怕也只能从几个养子中选一人来继承其大业了。

    言归正传,这打下了凤阳,该杀的杀了,该抢的抢了,接下来该做什么呢?只有一个字,那就是‘跑’。

    开玩笑,把老朱家的老祖坟都给挖了,崇祯皇帝气得撤了兵部尚书的职,砍了凤阳巡抚和巡按御史的脑袋,又将早已革职赋闲的五省督师拉出来定了死罪,对义军更是恨得咬牙切齿,不跑,等着他发了疯似的派遣官兵大军来四面围剿啊?

    往哪儿跑呢?都是擅长跑路的,可对于接下来的行军路线与方略,李自成和张献忠却有了分歧。

    李自成觉着我这一路上净看你张献忠折腾了,都沦落成打辅攻的了,这么玩下去可没意思啊!你打得再厉害,他也显不出咱老李的本事啊!于是,高迎祥、李自成他们准备回西北,咱不跟你一块儿玩了。

    张献忠则是想要继续往南往东打,现在的他是自信十足,觉着官军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我兵强马壮的,所向披靡啊!弄好了,老子要能一举攻下金陵城,江南半壁就到手了。

    各有心思的二人,就此分道扬镳,各自为战。而官军,也是调整战略,使得接下来义军与官军的纠缠战斗更多了波折变化。

    张献忠先是挥师南下,接连攻克庐州、安庆、和州、滁州,一直沿长江打到了江苏的仪征,一路所向披靡。

    在李定国的劝阻下,张献忠终究还是没有头脑发热的直接去打金陵,而是回师向西,经英山、霍山,同另外一支农民军马守应部会师于湖北麻城。

    紧接着,张献忠又从湖北进入河南,再入陕西,由商洛关打回关中,如此根据李定国的建议避实就虚,忽东忽西,选择官军的薄弱环节,将围追堵截他们的官军拖成疲兵,再寻机歼灭。

    这般纠缠打下来,转战千里的张献忠,由于未曾和官军硬碰硬,非但损失不大,反倒是歼灭了不少官军,越打战斗力越强了。

    而后张献忠又在陕西和大明兵部尚书洪承畴统率的官军进行了几次战斗,杀了诸如艾万年、曹文诏等洪承畴手下的大将,使得官军损失惨重。

    不到一年时间,义军已发展壮大到几十万人,再次转战河南汇合时,常连营百里。其中光是张献忠的部队,就足有一二十万人。

    可惜,官军也不是吃素的,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这些统帅将领可都不是易于之辈。

    明朝末年,不是缺少能打仗的帅才将才,而是整个朝廷的腐朽,军制败坏,官军早已不堪用了。

    可即使如此,上面这几位联起手来,义军也是吃了大亏,随着闯王高迎祥兵败死于新任陕西巡抚孙传庭之手,明内阁大学士杨嗣昌又提出了‘四正留隅,十面张网’的围剿战略,形势急转直下,义军连连受挫。

    崇祯十年,李自成先是兵败梓潼,同年又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着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了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

    李自成在陕西遭遇惨败,刘国能等几支起义军在河南也是兵败归顺朝廷,给张献忠的队伍带来了很大压力。

    之前转战鄂、豫、皖等地,多次打败官军的张献忠,面对官军新的围剿策略,也是吃了不小的亏。

    失去了之前灵活作战的优势,被逼不得不与官军正面交战,惨烈的遭遇战不可避免,哪怕是以张献忠军队强悍的战斗力和英勇凶悍的作战风格,在官军的围剿下也是损失不小。

    南阳一战,张献忠的主力和左良玉所部的官军进行了一场十数万人马的大决战,规模之大,战斗之惨烈,乃是明末农民起义中前所未有的。

    双方死伤达数万之众,但实际上多半都是官军,数万官军溃败,左良玉狼狈而逃..

    张献忠的军队同样死伤了两三万人,可谓是惨胜,但却也是一场大胜,让中原官军死伤惨重,一下子扭转了起义军的低潮局面以及整个中原地区的局势,使得短时间内朝廷在中原再也难以组织起对义军大规模的围剿。

    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胜,主要还是张献忠听从了李定国的建议,将义军一分为二,将老弱妇孺和少数青壮转入偏僻山区发展,又分出小股队伍到处流窜破坏,袭扰官军,兼搜集情报,主力精锐则负责主要作战任务。

    如此一来,丢下包袱的张献忠军队,得以轻装上阵,无论是机动性还是战斗力都得到了几大的提升。

    同时采取就食于官军的策略,所抢物资也大半迅速分发于当地的百姓,又大量分小股部队在各处发展、宣传、吸引百姓加入义军、帮助义军,保证义军所到之处都有就近的百姓和小部队帮忙提供粮草军需,乃至于兵员的补充,受伤的军士也能得到很好的救治。

    如此全面开花的策略,使得张献忠军队主力如龙入大海,翻动云雨涛浪,成为扎根于百姓之中的队伍。有了百姓的支持,凭借着多年来受战争洗礼而战斗力越来越强悍的主力大军,哪怕是官军主力也都不惧。

    渐渐的,百姓喜欢义军、心向义军,而将官军当成了贼寇一般,军民鱼水,也使得张献忠的队伍越来越难剿,越剿越发壮大。

    所以,随着各路起义军受挫,或被剿灭、投降,渐渐起义军从群雄并起成了一家独大,张献忠也成为了朝廷的眼中钉。